推進垃圾分類 推動綠色發展
垃圾分類,這是一件人人身邊的小事,也是一件關係社會文明水準的大事,還是一件影響中國綠色發展轉型的實事。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總書記號召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場化垃圾分類為全民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向垃圾説“不”.
白墻黛瓦、街巷乾淨,家家門口栽樹種花,村民怡然自得,一派和諧的田園風景。很難想像,幾年前的六角塘村還是一個臟亂差典型。六角塘村在浙江省金華市。幾年前,村民們下決心從垃圾入手整治全村環境。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放著兩個統一制式的垃圾桶——綠色的垃圾桶上寫著“可腐爛垃圾”,藍色的垃圾桶上寫著“不可腐爛垃圾”。
一些人家的外墻上掛著小牌子,“美麗家庭示範戶”“美麗庭院戶”“垃圾分類能手”等榮譽徽章展示在上面。誰家垃圾分類做得好,誰家垃圾分類做得差,一目了然。從抓垃圾分類開始,村民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如今的六角塘村美起來了。村裏還建成全國第一個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藝術展館,吸引了各地的參觀者。“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準的一個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將垃圾分類這件事兒看得很重。黨的十八大以來,不論是重要會議還是國內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問起垃圾分類進展情況,點讚一些地方垃圾分類做法,要求紮紮實實推進這項工作。
2016年12月21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召開。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係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係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總書記強調説。2019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走進北京市東城區草廠四條衚同。“小時候,我住在衚同裏,都是晚上倒垃圾。現在,條件好了,環境美了,一定要搞好垃圾分類和回收處理。這對我們物業管理的要求又高了,管理難度也大了。要加強管理,不斷增加這方面的投入。”總書記對社區工作人員和群眾説。
習近平總書記還對群眾説:“從每家每戶開始就要培養垃圾分類的意識,養成這個習慣。”垃圾“小事”,為何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垃圾問題可不是小問題。一些農村垃圾傾倒在河邊,污染了河水和土壤。一些城市垃圾填埋場用地緊張,垃圾都快沒地方倒了。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成為城鄉發展的“痛點”之一。隨著城市加速擴張,群眾生活水準提高,垃圾産生量也在持續增長。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産生量一年已經超過2億噸。垃圾問題解決不好,群眾不答應。垃圾分類,是生産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産物,是社會文明水準的重要體現。培養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可以促進群眾逐步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而不管是垃圾分類投放還是收集、轉運、處理各個環節,都需要資金投入,必須有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國將在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屆時我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垃圾分類,中國這道關係群眾生活環境、社會綠色發展的必答題,擁有了破題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