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學總書記提出:依法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

更新时间:2019-10-29 13:57:46   浏览次数:1462

區塊鏈技術被視為下一代全球信用認證和價值互聯網基礎協議之一,據《區塊鏈藍皮書: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介紹,各國積極部署爭奪標準制定權。在全球區塊鏈標準制定權的競爭中,一些歐洲國家和亞太國家走在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位金融、物聯網、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數位元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記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構架理念,這標誌著比特幣的誕生。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誌著區塊鏈的誕生。

 

藍皮書認為,區塊鏈核心技術元件包括區塊鏈系統所依賴的基礎元件、協定和演算法,進一步可以細分為存儲、通信、共識機制、安全機制等。時代在不斷進步,區塊鏈技術也在不斷反覆運算。存儲方面正在從單一的鍵值資料庫向融合區塊鏈、IPFS、關係型數據庫、分散式資料庫等發展。藍皮書同時提到,區塊鏈與雲計算結合實現服務定制化、多樣化。一方面,預配置的網路、通用的分散式帳本架構、相似的身份管理、分散式商業監控系統底層邏輯、相似的物聯網節點連接邏輯等被模組化,抽象成區塊鏈服務,向外支撐起不同客戶的上層應用,可與雲計算快速搭建區塊鏈服務平臺,快速驗證概念和模型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利用雲計算已有的基礎服務設施或根據實際需求做出適應性調整,可實現開發應用流程加速、部署成本降低,滿足未來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初創企業、學術機構、開源組織、聯盟和金融機構等參與主體對區塊鏈應用的服務需求。

 

“通俗地說,區塊鏈就是一種記帳的帳本。這個帳本與傳統帳本的不同之處在於,區塊鏈是分散式記帳、分散式加密和分散式存儲。舉個例子,一個村子裡有村民發生交易,他就通過村裡的廣播向所有村民通報這筆交易,所有村民在核實後,記錄在各自的帳本上。因此,區塊鏈最大的特徵就是很難被篡改,可信性較高。”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舉例說,如今醫療領域就在應用一些區塊鏈技術。人們去不同醫院看病需要拿不同的病例,如果這些病例能夠成為一個不可篡改和調整的資料庫,那麼對病人看病就很有幫助。

 

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畫(2018-2020年)》,鼓勵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今年年初,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佈《區塊鏈資訊服務管理規定》,規範區塊鏈資訊服務活動。